首页 / 政务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新闻宣传 / 正文

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国家使命 推动农业高科技高质量发展

作为履行国家使命重要载体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是国家5A级农业综合展会和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是目前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展会。

近年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聚焦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全面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加力提速,加快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进一步强化“抓项目、谋发展”的鲜明导向,紧盯项目“五率”要求,强化“四个一批”管理机制,全力引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始终把基地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主体功能,强机制、搭平台、做示范、促合作,推动履行国家使命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4年10月25日至29日,第31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举办,1800余家中外企业展示交流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优秀成果,共享农业发展新机遇。

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政策资源要素持续汇聚。杨凌示范区系统研究谋划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思路路径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区校联动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各共建部委项目、政策支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杨凌汇聚。2024年农高会期间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主题举办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深入研讨交流,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智力支持。

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持续强化。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一期建成投用,国家肥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获批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种质资源引进研发保护体系。围绕服务农业强省建设,全面启动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成功获批省草莓、家畜基因编辑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陕西油菜种业科技创新联盟,进一步巩固了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先正达杨凌育种中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商业化育种平台,上半年中心三期项目启动建设,将进一步夯实杨凌引领世界种业科技创新的实践基础。

标志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2024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省科学技术奖17项,46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国审,全省11个国审小麦新品种全部出自杨凌,成果获奖数量和新品种审定均创新高。“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全国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陕西首头高育种值克隆奶牛,畜牧育种取得历史性突破。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成功培育出目前国内外已知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种质资源,标志着我国油菜高油育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小麦条锈病基因编辑试验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些科技成果将对改造传统农业、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

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

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能级提升。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加速创新型企业培育和“三项改革”成果应用,3项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获批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农业总窗口总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开展项目路演活动88场次,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4.34%。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第3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23个优质项目落地杨凌。新增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7支、“新双创”队伍35支,投放“科创贷”3050万元,面向科技型企业贷款4.25亿元。设立了省内首支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早期项目孵化为主导的股权投资基金,丰富了科创资金投资产品和领域方向。

杨凌农业科技推广基地(甘肃民乐杂交油菜新品种“秦杂油11”示范推广基地)。

良种推广与耕地保护成效显著。杨凌育种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培育出1300多个新品种,主导了黄淮麦区小麦品种6次更新换代中的4次,推动西北地区形成我国玉米第四大产区,农作物品种和配套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1亿亩。杂交油菜育种推广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苹果、猕猴桃、西甜瓜、白菜、辣椒等果蔬育种和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推动形成苹果、猕猴桃世界最大产区。“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主产区更新换代主栽品种。推广秦川牛和莎能奶山羊带动了西部地区畜牧产业化发展。2024年成功举办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展示新品种400多个,为杨凌良种推广销售打下良好基础。2个小麦、1个油菜、1个苹果品种入选国家主导品种,杨凌良种在全国美誉度持续提升。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家,创造了连续三年新增3家的新佳绩。此外,杨凌水土保持与耕地保护科研实力雄厚,建成全国首个耕地土壤馆和最大的耕地土壤样本库,围绕土壤修复、中低产田改造等深入实施技术攻关,为黄河流域土壤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全面优化提升350个示范推广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效益超过300亿元。不断擦亮“杨凌农科”培训品牌,开展各类培训348场次、3.7万余人次。持续深化市区合作,面向省内各地市征集农业生产难题21项,组织专家集中攻关,59个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坚持产业链带动、产业化示范,持续放大龙头企业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作用。依托麦肯食品带动我省及周边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英童乳业等企业带动我省农户养殖奶山羊10万余只,奶农增收近2亿元。陕西省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中心成立一年来,已将18项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到河北、江西等地。以嘉禾药业、海斯夫生物为代表的高标准植提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全省中草药种植、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

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举办了2024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年会暨杨凌论坛、“机遇中国看陕西—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100多名国内上合组织问题研究专家、15个国家驻华使节2024年上半年到基地参访交流,探寻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杨凌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巴基斯坦总理成功访问基地,亲笔致信表达了在农业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的意愿,为下一步中巴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基地再次被写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宣言,在国家外交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

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育种技术中心。

农业科技“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围绕上合组织国家需求,依托10个境外园区和20个实训基地,举办培训班13期,近300名上合国家农业官员、农技人员参加培训,举办远程讲座6期,6000名外籍学员在线学习。目前已完成小麦、大豆等115个优良品种的对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辐射面积3000多万亩。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小麦示范园开展对比试验,我方品种较当地最高可增产60%,其中小麦新品系XN198已进入白俄罗斯品种适应性鉴定,有望通过国审。塔什干节水示范园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50%,节水量达50%。高油酸花生已在新疆开展试验种植4000多亩,计划未来10年内在中亚推广至10万亩。2024年3月,6000株优质苹果种苗运抵乌兹别克斯坦,新型矮化栽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揭牌成立,农业高等教育“走出去”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对外经贸合作持续拓展深化。“自贸片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充分释放,新落地外贸项目9个,累计引进培育外贸企业92家。成立经贸投资促进中心,建成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贸易平台体系,上合组织国家大麦、樱桃等农产品顺利进入我国。金海生物疫苗出口巴基斯坦,青皮她园火龙果种苗出口正在资质备案,企业“扬帆出海”更加顺畅。设立塔什干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富平柿饼、柞水木耳等陕西农特产品搭载中欧班列远销中亚。2023年农高会期间在塔什干首次举办跨境贸易商品展,受到中亚国家广泛好评。上半年杨凌进出口总额增长17.3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6.11%,增速全省第三。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个年”活动持续深化。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组织开展“三问四送”“遍访五上企业”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一线持续改作风、提能力、勇担当。树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对外开放、特色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各类重点项目114个,目前开工率达到90%以上。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上半年经营主体满意度全省第一,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81亿元,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右)。

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现代农业“1123”工程,全域统筹、科技引领、核心示范,入选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巩固深化“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的政校企协同“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坚持全域创建、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分之一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10万元以下的全部清零。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振兴,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7个,“杨凌农技师”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全面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6%,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70.4%,居全省第一。

社会民生持续加强改善。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把推进教育医疗项目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新增学位2500多个,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举办农科城马拉松赛、全国网球青年团队锦标赛、“村BA”等特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大力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将农耕文明与农业研学旅行、农高会田间展与乡村休闲游相结合,2024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旅游14万人次,游客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天。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以赴抓好防汛备汛,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第31届杨凌农高会2024年10月25日至29日举办。三十多年来,杨凌农高会始终秉承“服务“三农”的办会宗旨,在运行机制、办会形式和展示内涵等方面不断创新,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在展示农业发展新成就、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广大农民致富、推进农业开放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